據了解,臺灣高雄一家化工廠29日發生有毒氣體外泄,造成3名工作人員送醫,其中一名男子送醫不治,另兩人住院觀察。現場未發現管線破漏,疑操作不慎釀成事故。
高雄市前鎮區警察分局指出,該起意外發生在清晨6時許,轄區內建南街上的宜升化工廠發生苯氣體外泄,傷及現場3名操作人員。黃姓男子到醫院前心肺功能停止,經搶救后仍不治;賴姓及周姓患者意識清醒,有頭暈及惡心癥狀,住院觀察中。至于氣體外泄原因,廠方表示,疑因黃姓男子操作不慎造成,現場沒有管線破漏狀況。苯系石油化工的基本原料,是一種高度易燃、有香味的無色液體,可作為有機溶劑,具很高毒性,也是致癌物。苯揮發性大,暴露在空氣中容易擴散。
高雄市環保局表示,化工廠泄漏產生異味散布于空氣,依“空污法”可處以10萬元(新臺幣,下同)以上500萬元以下罰款。另因苯具毒性,事故發生后未在30分鐘內通報主管機關,廠方先被處以100萬元罰款。
6月26日中午,淮北市公安局臨渙化工園分局巡邏途中接110指令,稱園區某公司有兩名工人在污水處理池池底進行防腐作業時,吸入有毒氣體中毒昏倒在池底。
目前,由于救助及時,兩名工人已脫離生命危險。
民警提示:高溫天氣下施工要避開高溫時段,特別是有限空間作業和有刺激性氣味或可能產生有毒氣體的施工地點高溫時段應當停止施工,并嚴格按操作規程做好防中毒、防墜落等防護措施。
6月27日,北京應急管理局官網發布一起有限空間作業中毒死亡事故通報。6月24日15時許,在位于懷柔區雁棲鎮水岸雁棲施工工地內,1名工人在進行暖氣井清理作業時暈倒,經搶救無效死亡。
6月23日,寧夏電某熱電有限公司在儲煤筒倉空氣炮改造過程中,2名外包單位工作人員在筒倉內外壁夾層施工時,因有害氣體中毒死亡。國家能源局西北監管局6月24日發布緊急通報。

最近,關于有毒氣體事故確實蠻多的,再看回去,大部分較大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工人對相關危險源操作不當引起的。小編實在是無法理解,作為高危險行業,為什么安全操作規范頻被忽視。就拿臺灣高雄化工廠苯氣泄漏事故來說,就和上年的響水爆炸案有幾分相似:一、都是操作不當引發的事故;二、涉及危險源苯罐的安全儲存操作。2019年11月,廣西玉林一化工廠發生爆炸致4死6傷。據現場調查人員初步反饋,系設施工廠試生產一種民用膠水時操作不當引起爆炸,這起化工廠爆炸事故已致4死2重傷4輕傷。2016年1月9日21時左右,濰坊長興化工有限公司四氟對苯二甲醇車間發生泄漏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傷。事故發生原因系操作控制不當。這個月,全國都在進行安全生產規范檢查,然而,檢查的增加并沒有阻止事故的發生。這說明,一、某些企業存在僥幸心理,管理松懈,忽視專業技能和安全培訓。應付檢查,應急演練形式化,隱患排查不走心,出現的問題置之不理,不去認真整改,就急于生產盈利,一次次的敷衍了事,終究會釀成大禍。
二、員工上崗規范過于模糊,沒有經過系統的系列培訓。據了解,德國化工行業要求員工的學徒時間要達到數年才能真正獨立上崗操作,獨當一面,然而國內某些企業招聘員工多以當地民眾為主,“來了就干”占了很大比例。
短短一周,化工行業就有8人因事故傷亡。每一起事故的發生,每一個生命的傷亡,都是一個家庭的不幸和眼淚。即使安全月過去,“安全”兩字時刻不能丟。另外,長效的安全生產責任機制,應該納入反思的議程。唯有如此,才談得上對人命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