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內北京液化氣供應站僅收到12只廢舊鋼瓶(圖)
回收廢舊鋼瓶的倉庫里空空蕩蕩
4月9日,北京市首次出臺液化氣鋼瓶回收政策,對于已到達報廢年限的鋼瓶進行回收處理。從4月18日開始,市液化氣公司68家回收站點啟動回收工作。然而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全市回收點只收到了12只廢舊鋼瓶。
回收一個月只收到12只
目前全市共有83家液化氣鋼瓶充裝單位的154萬只鋼瓶在質監部門進行了登記注冊,而在全市流轉使用卻沒有注冊的鋼瓶約有100萬只,其中有部分已超出15年的報廢年限,仍存放在居民家中或被餐飲業使用。根據北京市出臺的液化氣鋼瓶回收政策,已經達到報廢年限的鋼瓶應當由專業機構對瓶體進行破壞性處理,嚴禁報廢鋼瓶經翻新流入社會再次使用。
4月18日起,市液化氣公司所屬68家液化氣供應站全面啟動廢舊鋼瓶有償回收工作。回收工作啟動后,每一家液化氣供應站都會有專門的一個角落用來存放居民送來的廢舊鋼瓶,工作人員會對此進行登記并支付回收費用,定期由專車送回公司集中處理。
記者從市液化氣公司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68家液化氣供應站一共收到廢舊氣瓶12只,其中西城區7只、東城區2只、海淀區2只、豐臺區1只。
廢品回收點開價高一倍
為何全市只收回來12只廢舊鋼瓶?記者調查發現,回收途徑的知曉率不高、居民嫌麻煩、廢品回收站的價格更具誘惑力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記者在平房較為聚集、使用液化氣罐較多的琉璃廠一帶隨機詢問了幾位液化氣罐用戶,絕大多數對于鋼瓶回收政策并不了解。一位居民說,“我家離液化氣站有3公里,又沒人上門回收,我才懶得為了10塊錢搬著大罐子走那么遠。”
記者發現,按照回收政策規定,5公斤廢舊鋼瓶支付回收費用5元,15公斤的回收費用10元,50公斤的回收費用30元。然而在記者走訪的幾個居民區中的廢品回收點,5公斤鋼瓶的回收費用為10元,15公斤鋼瓶的為30至40元,比政策規定的價格至少高出一倍,而且還上門回收。
一位廢品回收點的小老板告訴記者,這些年把鋼瓶當廢品賣的居民并不太多,偶爾會收到一兩個小罐,但有些倒閉小餐館會把他們的鋼瓶賣掉,“至于是不是報廢的,我可看不懂。”
私自存放回收鋼瓶有危險
有市民認為,廢舊鋼瓶里的液化氣一定已經被用光了,不存在危險。其實不然。市液化氣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鋼瓶里總會有一些殘留液體,到達報廢年限后,瓶底還容易出現變形開裂等情況,長期存放在家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據市質監局日前發布的數據,北京市2012年發生了9起因液化石油氣泄漏導致的人身傷害事故,其中有些事故就有因為餐飲企業從無燃氣經營資質的氣販手中購置不合格液化石油氣或超期未檢氣瓶造成的。
據了解,廢舊鋼瓶運送到集中處理點后,先要抽空罐內殘液,再用蒸汽吹掃罐內,降低罐內氣體濃度至達標范圍,然后集中砸毀,廢舊鋼料再進行回收處理。私人回收鋼瓶并沒有這樣的規范操作,容易產生危險。這位負責人稱,一個15公斤的鋼瓶,回收費用10元,但算上人工成本和運輸成本等,回收成本有20元,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安全。
市液化氣罐公司提醒市民,廢舊鋼瓶被私人回收,很有可能被翻新回用。如果家中存有報廢鋼瓶,為了安全,請送到專業回收機構。
記者手記
廢舊鋼瓶到底去了哪
154萬只登記注冊的和100萬只沒有注冊的鋼瓶中,到底有多少已經超過了報廢期?這些像定時炸彈一樣的廢舊鋼瓶到底流向了哪里?沒人說得清。
采訪中,一位業內人士說,哪個老百姓會把這個占地兒的大家伙在家里放很長時間?回收數量之所以少,有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大部分廢舊鋼瓶并不掌握在百姓手中。
這位業內人士給記者講了一個上個月發生的真事。這位業內人士家中裝修,工人在裝修地面時使用的熱源就是十幾個5公斤的液化氣罐,拿眼一掃就能看出這些鋼瓶全部超過使用年限。
很顯然,由于受利益的驅使,很多廢舊鋼瓶持有者寧可讓它們繼續超期服役,為自己創造價值,也不愿意送回專業機構。專家為此呼吁,政府部門為市民搭建回收平臺,降低安全隱患是好事,但是也應該深入調研,認真分析,把那些仍在超期服役的鋼瓶找回來,才是真正的排除隱患。
??? 訊騰軟件10年來一直致力為燃氣企業信息化服務,針對我國燃氣企業的生產特點,推出了涵蓋燃氣企業的生產運營、安全管理、資產管理和工程項目管理等業務領域的智能管網整體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