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惠州煉油分公司“7.11”火災事故
一、事故簡介
2011年7月11日凌晨4時,中國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惠州煉油分公司芳烴聯合裝置400單元的重整生成油分離塔塔底B泵著火,下午17時明火被完全撲滅。火災未造成人員傷亡,消防污水未造成周邊海域污染。
二、事故經過
??? 2011年7月11日4時左右,芳烴聯合裝置吸附單元內操中控室發現火情,從視頻監控畫面看到吸附單元管廊下的重整油塔塔底泵區域出現火焰,位于P402A泵和P402B泵之間,高度約2米。內操立即通知芳烴裝置吸附單元外操進行現場確認,同時通知調度,并采取切進料措施。10分鐘后火勢迅速擴大,內操立即調閱DCS相關畫面,此時重整油塔(C-401),重整油塔回流罐(D-401) 底部切斷閥己關斷、重整油塔回流泵(P401A),重整油塔塔底泵(P402B)已經停止運轉。內操立即進行芳烴聯合裝置的緊急停工,通知重整單元立即切斷重整的送料。調度接到通知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通知應急領導小組人員。芳烴裝置外操、重整裝置外操及班長接到中控的通知后,立即趕往現場,發現P402A/B泵之間發生火災,但由于火勢發展很快,現場已難以撲救,班長打開了白土塔北側的消防炮后撤離,并通知內操立即報火警。4時25分消防隊趕到現場,直到17時明火才被撲滅。事故造成重整生成油分離塔塔底泵((111-P-402A/B)的軸承、密封及進出口管線及附近管線、電纜及管廊結構等損毀,熱輻射影響了周邊的重整生成油分離塔(111-C-401)和抽余液塔(111-C-601)的外保溫層以及周邊的配電間外墻和變壓器。
???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①由于P402B泵非驅動端的止推軸承損壞,造成軸劇烈振動和軸位移,導致該泵非驅動端的兩級機械密封的嚴重損壞造成泄漏,泄漏的介質遇到軸套與密封端蓋發生硬摩擦產生的高溫著火。
??? ②由于初期火情未被及時發現和撲滅,導致P402B泵上方的其它管線被燒斷,使火勢擴大、蔓延、迅猛,成為火災事故。
(2)間接原因
①P402B泵的切換過程中已經發現異常情況,但未引起維保、外操、設備管理人員的足夠重視,沒有及時終止切換,使P402B泵帶病投入運行,同時,監護運行的措施也不落實。
②外操巡檢和維保人員在事故之前,巡查不認真,沒有發現異常情況,如軸承高溫、振動、泵聲音異常、介質泄漏,也沒有及時發現初期火情,錯失了控制火災的最后時機。
③由于DCS通道不足,儀表系統沒有按照規范設置泵的機械密封油罐低液位信號,進入控制實的信號只設置了狀態顯示,沒有聲光報報警,控制室值班人員無法及時發現異常情況。
④可燃氣探測系統的固有局限,又沒有其它火災探測系統,使初期火不能被儀表系統和控制室值班人員察覺、發現并控制。
??? 四、事故原因分析
??? 1、著火時間和其它關鍵事件時間點的確定
初次出現火情的時間在7月11日04:05:45之前,準確時間無法判斷;惠煉消防隊接警時間應為04:08:21左右;內操在中控視頻上發現火情的時間應在04:06:06。
??? 2、著火點的確定
??? P402B泵的運行記錄顯示,該泵曾經有振動偏高的情況,特別是在7月9日上午剛從P402A切換到P402B泵(正常運行切換),切換過程并不順利,從上午10點開始,到下午18:30才完成切換。切換運行后,P402B泵的振動仍較大,處于監護運行狀態。
對P402B泵進行拆檢,發現泵的非驅動端軸承和機械密封嚴重損壞,且有高溫的痕跡,驅動端軸承和機械密封卻基本保持完好,泵的外殼有過火的痕跡,但基本保持完好。因此,分析認為,泵的內部損壞在先,其后引起火災。
根據上述情況,初步判斷P402B泵首先出現著火的可能性最大,由于機械密封失效導致重整油泄漏,泄漏過程中遇點火源導致火災。
3著火原因分析
(1)P402B泵的拆檢結果
拆檢報告表明:P402B泵非聯軸器端(非驅動端)軸承箱內角接觸球軸承滾珠數量缺損,部分磨損,呈不規則形狀,部分碎裂,軸承保持架熔化,另一軸承外圈在軸承箱體內,軸承內圈磨損嚴重,與軸承套燒結粘連在一起。泵非聯軸器端機械密封外密封動環、內密封動環已經粉碎,波紋管失效,外密封靜環破裂,磨損嚴重,內密封靜環粉碎。
(2)機械密封損壞介質泄漏著火
非驅動端的軸承損壞,導致泵軸非驅動端失去徑向支撐和軸向定位。軸承失效后泵繼續運轉,泵軸非驅動端嚴重的徑向跳動造成機械密封軸套和密封外端剮蹭變形,當軸徑向跳動大于2mm時(標準要求徑跳小于0.05mm),密封輪套首先會和大氣側靜環接觸,造成靜環裂,其后會與外端蓋摩擦引起外端蓋內孔變形當泵軸發生2.7mm以上的軸竄動(標準要求小于0.13mm)強烈的軸位移有可能將內、外密封靜環擊碎。在極端的情況下,徑向跳動和軸向位移使密封組件發生非正常摩擦并產生高溫,波紋管受熱變形失去彈性,內外密封靜環同時破碎。這樣,軸承損壞導致泵的密封完整性被破壞,形成介質泄漏的通道。
??? 軸承損壞后,軸套與密封端蓋發生硬摩擦后產生高溫,超過介質的自燃溫度(根據油品介質的組分,其自燃點約為450-500℃)當泄漏的介質遇到高溫物體時點燃。
??? 泵內不斷泄漏的油品持續燃燒,導致周圍油管線損壞,進一步加大火勢。事故演變的過程。
??? 4、設備運行、監護及巡檢
??? (1)P402B泵帶病投入運行
根據惠煉公司《各用設備管理制度》(海油惠煉生【2010】年105號附件1)中要求,在保證設備完好的情況下,要求運行部對備用設備街季度切換一次。運行三部《操作規程》中“離心機的切換章節”也給出了詳細的切換程序。
惠煉公司《備用設備管理制度》中第九條規定:“帶有聯鎖或參與工藝聯鎖的設備切換應盡量避免在周末或其他節假日進行:設備切換時要及時通知運行部、保運單位等相關工程師到現場”;對于非聯鎖設備和不參與工藝聯鎖的設備切換作業時間和參加人員,沒有明確規定。P402A/B泵不帶有聯鎖,也不參與工藝聯鎖。
運行三部技術助理要求在7月底前由A切換至B泵,但具體切換時間由生產班組安排。鑒于日常作業內容繁多,7月9日(星期六)作業量比日常較少,故當班的生產班長安排生產及維保人員實施切換泵作業。
上午10:00開始做切換工作,分別因為振動大和出口壓力低,兩次切換后又換回A泵。16:10時拆入口過濾器、清洗過濾網后,于18:30時再次切換成B泵運行。維保人員做振動檢測,檢測值達到8. 1mm/s,認為振動過大,對操作員說“振動有點偏大,先這樣開著”。維保人員電話請示技術助理后,技術助理要求維保加強巡檢,監護運行。7月9日當天技術助理并不當班,只是因為別的事到了公司,被維保人員問及切換泵的事,就提出加強巡檢、監護運行。
(2)對P402B泵運行監護不到位
??? P402B泵切換運行后,由于技術助理沒有特別交代要如何加強巡檢、如何監護運行,公司也沒有任何程序說明或解釋該如何做監護運行,如何增加巡檢、檢測的頻次、誰決策繼續或停止監護運行,等等。維保人員在9日19:00,20:00,21:00時做了三次振動檢測(只在紙質的交接班記錄中記錄,在電子巡檢系統中沒有找到該數據)后就沒再繼續監測,10日早上8:53時又做了一次振動檢測。
??? 5、為何未能及時發現火情
(1)DCS系統不能發現異常
惠煉工藝控制系統包括DCS(集散撲制系統)和SIS(聯鎖保護系統)系統,控制并記錄工藝操作和聯鎖報警過程。在火災前和火災初期沒有發出任何異常信號。查閱所有相關溫度、壓力、流量等DCS記錄,均未在火災時間前甚至在聯鎖關停前出現異常波動。工藝DCS系統未出現波動和及時報警的原因,一是泄漏和火情是突然發生的,之前工藝系統沒有異常波動;二是由于初期泄漏量引起的流量和壓力變化率不大,未被控系統識別。由于外操人員趕到現場時已無法靠近泵區按現場停車按鈕,所以應該是火焰燒斷了附近的控制電纜(大約在火情發生后4分鐘),引發了一系列的信號動作。
??? (2)泵的報警信號缺陷
泵的機械密封儀表信號:P402B泵的密封方案為Plan21+52,兩級機械密封。在原設計中。出于對泵的機械密封泄漏情況進行監測的目的,機械密封生產廠家提供了密封油罐液位高/低報警和壓力高報警開關,其工作原理是:在泵正常運行的情況下,由于二級密封在低壓的白油中輕載運行,密封壽命相對于一級密封會更高,當一級密封失效時,介質漏到兩套密封之間的緩沖液中,此時二級密封仍能阻擋介質的泄漏,壓力開關和液位開關會發出報警信號,為泵的切換贏得時間。如果外側密封先于內密封泄漏,密封沖洗液會泄漏到大氣中,此時低液位開關將發出報警信號。如果在極端情況下,兩級密封同時泄漏,且泄漏的程度相當,也可能不會使壓力高報警和液位高報警開關動作,但液位低報警開關可能會動作。
P402B泵實際的密封信號設計:調杏表明P402B泵的報警信號設置不符合AP1682的要求,AP1682規范要求密封油罐應該設置壓力高、液位低報警功能。惠煉儀表索引表中針對P402B只有4個信號,一段和二段密封油罐壓力高報警、一段和二段密封油罐液位高報瞥,且只有DCS狀態顯示,沒有設置聲光報警。現場勘查表明這4個信號線均引入中控DCS系統,但中控顯示只有3個信號指示,即驅動端(一段)密封油罐的高壓和高液位,非驅動端(二段)密封油罐的高液位,只顯示狀態(紅色和綠色),沒有聲光報警或在屏幕上彈出報警位號,DCS系統也不記錄。所以P402B泵的儀表設計不符合AP1682的要求,實際設置也與儀表設計不一致。原因是建設期間相應的而現場接線箱的備用通道不足,而且FAR6機柜與現場接線箱的主電纜已全部敷設完畢,匯線槽蓋已敷設完成,增加主電纜和現場接線箱會使原本己滯后的施工進度更加滯后。經設備工程師和儀表工程師商議,動設備工程師同意每端密封油罐僅保留一個壓力高報信號遠傳,每臺泵的密封油罐保留4個儀表測點,隨后儀表工程師電話通知洛陽設計院進行變更設計。
在聯校和驗收階段,密封油罐高壓和高液位狀態顯示分布在各個流程圖畫面中的泵兩側,畫面顯示與DCS組態及現場設備按線是一致的。后來,運行三部為了方便集中監護,取消了各個流程圖畫面中密封油罐高壓高液位的狀態顯示,集中設置在“芳烴機泵電機和潤滑油系統DCS畫面”中。
(3)人工巡檢未發現異常
①巡檢制度
巡檢分運行部班長與外操人員巡檢和維保巡檢,班長與外操負責裝置現場巡回檢查,巡檢主要采取“聽、莫、看、聞、查”的檢杳方法,定點、定時對本崗位所轄區域的設備、管線、閥門、儀表和安全、消防設施進行檢查。對于泵的出口壓力、閥門、燃料氣壓力、流量、液位等通過巡檢人員根據據現場查看輸入巡檢電子儀,按照生產運行部制定的運行巡檢標牌規定的路線、內容、時間規定實施,巡檢頻次2個小時巡檢一次。
維保單位巡檢主要負責設備監測,通過電子巡檢儀器對巡檢裝置區的設備運行狀態監測,并以聽、看、摸的方式實施現場檢查且對異常予以記錄。維保人員按生產運行部制定的現場設備巡檢標牌要求每日分別在8:00-12:00,及1::00-17:00各巡檢一次,其中用智能點檢儀1次/天點檢,并子以記錄。
??? ②交接班和巡檢制度不落實
查閱7月9-11日的巡檢記錄和交接班記錄,除了9日下午交班時提到“P402B清完過濾器后,重新啟動,振動偏大,注意監護,匯報XX”外,雖然在訪談中有人表示有口頭交接,但無任何交接班記錄提到此泵。查閱9日至11日凌晨的電子巡檢記錄,外操電子巡檢記錄關于P402B泵的巡檢大約1. 5-2小時一次,只有出口壓力記錄11日2:39巡檢第五站記錄P402B泵出口壓力為2. 4MPa,而且此次巡檢只用了29分鐘(02:30-02:59),僅為正常巡檢時間的三分之一,之后直到事故發生前再沒有巡檢記錄,除此之外沒有其它任何涉及P402B泵的相關交接班記錄信息。
調查組認為:對于P402B泵交接班沒有特別提示的記錄,交接班過程中缺少對該泵監護的信息傳遞,巡檢時沒有特別關注這臺泵,在泄漏著火時又沒有巡檢人員在現場。所以火情發生前后巡檢人員都沒能發現異常。
??? 6、可燃氣探頭不能及時報警
惠煉共有可燃氣探頭955個,其中在芳烴聯合裝置區有144個,距離P402B泵最近的有為AT4001(約8.8m), AT4003(約12.8m), AT60tf24(約9m),安裝高度約30-40厘米左右,安裝高度和距離都符合規范的要求。可燃氣探頭的類型為ESD200,標定氣體為甲烷氣,日常檢測為每季度一次,報警設置為25%和50%LEL。
事故前探頭處于正常狀態。查閱探頭報警的時間,AT60014在04:13:19時報警,AT4001在04:14:57時間報警,均在著火時間之后,探頭未報警的原因很可能是油品泄漏后尚未擴散就立即燃燒,之后報警可能因為燃燒后產生的其他氣體導致探頭報警。
??? 如果在裝置區有UV/IR火焰探測系統,也許可以提供少災初期的報警,但目前國內的GB50160-2008石油化工設計防火規范中沒有相關要求。
調查組認為:雖然可燃氣探頭的設計和布置符合GB50160規范要求,但因其固有的局限性,泄漏的油品未擴散就立即燃燒,所以探頭在著火前無法探測并報警。
??? 7、事故原因分析結論
通過對火災發生、發展和蔓延過程進行洋細調查發現,事故是由諸多錯誤和問題導致的,用事故屏障模型分析發現,從火險到火勢持續蔓延的過程,多項防止事故發生的屏障失效:
(1)軸承損壞—重整油塔塔底泵(P402B)非驅動端軸承受損,產生軸振動、軸位移、直至軸承箱體內部各部件嚴重損毀,軸套與密辮嶸雄發生硬摩擦產生高溫,軸承箱體內外高溫,形成點火源。
(2)機械密封損壞—由于上述軸承損壞,造成泵非驅動端兩級密封嚴重損壞、漏失,形成泵內油品泄漏通道,成為初期火的燃料源。
(3)異常狀態不能通過信號反饋到中控—泵軸承箱體和泵機械蜜封的異常信號沒有傳輸到中控系統,或沒能在中控系統形成報警信號,也沒有其它儀表信號能將異常波動警示中控人員。
(4)人員監護不到位—旋轉設備的振動監管失效,導致異常現象被忽略;現場監護、操們巡檢流于形式,導致嚴重異常狀態沒被及時發現。
(5)初期燃料無法被及時阻斷—泵的入口與重整油分離塔相連,管線和塔內的油品不斷流出,立即在泵周圍形成大火。
(6)探測系統未報警—在著火之前,該裝置區設置的可燃氣探測系統無無法獲取信息,在火情初期,也沒有任何其它自動探測力式監測火災信號,使控制系統報警。
(7)初期火災未能控制—該區域固定滅火裝置(消防炮)設置在管廊外,只能作為冷卻用,管廊內的設備沒有噴淋或滅火設施,初期火災不能被撲滅。
(8)持續的燃料供給不能被切斷—初期火災火勢擴大,導致泵上部管廊油管線損壞,從而導致該區域管廊上所有管線都成為燃料供給源,當管線燒斷時管內聯通的所有物料都通過斷口流向火源,進一步加大燃料供給,提供了持續燃燒的基礎。
經過本次事故全面的調查和分析,結論如下:
由于芳烴聯合裝置中P402B泵的軸承損壞、導致泵機械密封損壞,密封泄漏,軸套與密封端蓋發生硬摩擦產生高溫,泵介質泄漏后形成初期火。隨后,對初期火報警、消減、撲救等措施的缺乏,導致火焰燃毀泵上方的管廊、燒損管道,管道中存在的介質成為補充燃料源,是火勢蔓延、持續。
這起事故是由于P402A/B泵的切換過程中己經發現異常情況,但未引起維保、外操、設備管理人員的足夠重視,沒有及時終止切換,使P402B泵帶病投入運行,同時,監護運行的措施也不落實,設各維保、監護、巡檢等環節出現管理漏洞,加之設計、建造階段留下的隱患,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發生的從火險演變成火災的過程,整個過程暴露出多方面的管理責任不落實。因此,這起事故是綜合因素導致的責任事故。
??? 五、反思與建議
??? (一)事故反思
1、火情沒能在初期被撲滅
由于DCS系統沒有發出提前報警,巡檢人員沒有及時發現初期火情,泄漏的是C8+芳烴(汽油的主要成分),而且泄漏就著火,著火就迅速蔓延。所以等到外操人員趕到現場時已經無法靠近使用手提式滅火器火火了。
惠煉消防車陸續到達現場的時間應該大約在4點13-16分30秒之間,此時火勢已經很大,單靠惠煉的消防力量已無法在短時問內撲火了。
該區域和泵的附近沒有自動水噴淋或其他固定滅火系統,消防水炮設置在管廊外,在P402B泵附近共有三支消防水炮,外操人員趕到現場時已無法靠近,致使初期火災不能撲滅。
根據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該規范涉及消防的章節(8.6.6)要求:液化烴泵、操作溫度等于或高于自燃點的可燃液體的泵,當布置在管廊、可燃液體設備、空冷器等下方時,應設置噴霧(水噴淋)系統或用消防水炮保護泵,噴淋強度不低于9L/M2?min。
由于P402A/B泵只是泵送液態烴,不屬于液化烴泵,操作溫度200℃,物料自燃溫度為450-500℃,不屬于熱油泵,且上方除管線外沒有其它工藝設備,所以周圍沒有設置其他固定滅火系統,只設置了消防水炮。咨詢了設計單位中石化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認為該設置符合規范要求。在安全設施竣工驗收評價報告中對此也未提出異議。
??? 2、火勢迅猛且持久的原因
??? (1)火勢為何擴大
①起火后泵仍在運行:P402B泵一級機械密封之前的壓力為泵的入口壓力,約為0.227 Mpa,從最早有記錄的起火時間04:05:45算起,到04:09:53重整油塔塔底閥(泵入口)關閉、泵停車之前,人約經過了4分鐘時間,這4分鐘泄漏出的油品成為著火初期的燃料來源。此期間的泄漏量雖無法準確估算,但足以會引起劇烈燃燒。
②停泵后油品繼續泄漏:當重整油塔塔底閥(泵入口)控制電纜被燒毀,閥門關閉后,泵停車,按照P402B泵進口管線的管徑300mm、長度6m估算,進口管線油品約為0.3噸,由于進口管線仍然有壓力,加之管線周圍溫度升高,且內外之間存在壓差,仍然會有油品從泵機械密封處泄漏。
從泵出口到白土處理器R401入口之前的管線長度為125m,估計油品為2.7噸。由于調查時沒有拆檢泵出口止逆閥,不能確定止逆閥功能是否完好。根據一般經驗,不能排除比逆閥密封狀況不良、泵出口管線油品倒回泵體的可能性。
③其它管線燒斷后補充燃料:以上幾種情形下泄漏的油品持續燃燒,由于油品主要為汽油組分,燃燒劇烈,導致泵體上方管道受熱后強度降低,發生蠕變,以至斷裂、破裂。其他管線被燒斷后不斷補充燃料,使火勢擴大。
(2)泵、管廊的布局是否合規
此次事故中,火勢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初期的火將管廊上的管線燒斷,導致不斷有燃料泄漏、起火。
? 根據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該規范中涉及泵和壓縮機的章節(5.3.2)要求:液化烴泵、可燃液體泵宜露天或半露天布置。液化烴泵、操作溫度等于或大于自然點的可燃液體的泵上方、不宜布置甲、乙、丙等工藝設備。該規范沒有對一般機泵和非熱油泵布局的具體要求。
由于P402B泵不是液化烴泵,操作溫度遠低于介質自燃點,而且已經是露天布置,所有布局上沒有不符合規范的地方。咨詢了設計單位中石化洛陽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也認為該布置符合規范要求.在安全設施竣工驗收評價報告中對此布局也未提出異議。
3、設備管理出現系統失誤是本次事故的管理原因
(1)設計:P402B泵的密封油罐儀表設計不符合規范要求,儀表信號線的安置、DCS信號組態、中拎儀表顯示的不一致。
(2)建造:其他一些泵的密封油罐液位觀察視鏡被遮擋,人員無法讀取參數狀態,這種現象沒有被發現或及時整改。
(3)運行:設各管理程序指向不完整的失效的機泵振動檢測標準,監控運行責任不明確,對異常設備的監護運行要求比較模糊,維保發現問題后沒有與運行部及時溝通。是設備運行管理的問題。
(4)人員:不能完整地理解機泵振動超標的界限,使得不應投入運行的泵投入了運行,巡檢交接班沒有正確傳遞信息;巡檢制度執行不到位;日常巡檢發現問題不能及時反饋整改建議。
??? (二)建議措施
??? 1、技術建議
??? (1)檢查芳烴聯合裝置所有56臺泵的密封油液位、壓力報警系統開關信號,確保按照規范設置和組態,確保引入控制室,確保全部組態到DCS.確保設置報警功能。在此基礎上對全廠機泵密封輔助系統進行個面檢查梳理。
??? (2)重新梳理設備管理中各類機泵運行的振動監測標準。制造廠家有明確要求的按照廠家提供的標準執行,側造廠家沒有明確要求的通用機泵按照《石油化工旋轉機械振動標準》(SHS01003-2004)中振動烈度評定的等級要求,或執行《泵的振動測量與評價方法》(JB/T8097-1999)或等效標準。明確靜置設備在C區長時間運行。
??? (3)制定機泵檢修質量評定標準,高危機泵檢修完成后,試運行期間,泵軸承箱振動值必須達到《石油化工旋轉機械振動標準》(SHS01003-2004)規定的B區及以上標準。
??? (4)對上沒有在線監測手段又需要監護的動設備,應推廠使用無線溫度、振動在線檢測報警儀,作為監控的補充手段,用于臨時監護機泵的運行狀態。
??? (5)以預防重大事故為基準,重新評估在用動設備的風險程度,明確高風險油泵的范圍。對于一旦泄漏發生,事故易于迅速擴大的機泵應列入“高風險油泵的范圍”。對高風險油泵應增補技術控制措施,包括“在出入口管線增加快速切斷閥”。
??? (6)系統識別風險,安排工藝系統的HAZOP分析,并形成周期性重審的制度性要求。
2、管理建議
(1)建立對各類技術標準的跟蹤識別制度,及時更新相應的管理程序并做好相應的培訓。要充分考慮法律法規的要求,切實落實技術標準的合規性評價,統一并完善技術管理的標準,建立嚴格的標準制定與更改制度與流程。
(2)加強高溫油泵等重點設備的維護保養和運行管理工作,細化對備用設備的保養管理規定和操作規程,明確高溫油泵等重點設備(含備用設備)定期檢查和維保的內容、標準,確保完好備用。
(3)加強班組建設,落實巡檢管理,提高現場不間斷巡檢程度,從細化巡檢時間、路線、內容、質量、監督和考核等方面,把巡檢作為防范泄漏、發現異常的最后一道屏障。
(4)加強維保隊伍的管理,確保檢維修和巡檢的質量,明確匯報程序,強化對維保隊伍的監督考核。
3綜合建議
(1)識別、跟蹤與煉油有關的行業標準和良好做法。組織力員對行業的先進標準和良好做法進行識別、跟蹤。如:易燃易爆、熱油泵的機械密封的選型原則和標準;熱油泵在裝置區的布局原則;煉油廠消防設備和人員的配備要求;重要裝置區加裝UV/IR火焰探測系統的實踐等,加強建設項目設計施工階段的管理和協調。
(2)建議組織“環保和應急”專項審核。此次事故雖然沒有對周邊海洋環境造成污染,消防處置也基本有效,但防污染器材的準備、南北廠區事故池之間的公用、火災初期的現場指揮和協調仍有改進提高的空間。
(3)加強中下游項目設備制造和現場建設的質量管理。在中下游項目建設中引用第三方檢驗機構協助設備駐廠檢驗和現場監督檢驗的做法,防止設備和設施建造過程的質量低下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