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源市七一煤礦石壩井水害特大傷亡事故案列
?????2003年4月16日17時18分,湖南省漣源市七一煤礦石壩井-160m水平老水倉擴容掘進工作面發生水害(突水突泥)事故,造成在2322工作面作業的16人窒息死亡、1人失蹤(估計被埋于突出的黃泥之中)。
事故發生后,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湖南省委省政府對事故搶救工作高度重視。國家局李萬疆副司長親臨現場,指導搶救工作;湖南省楊正午書記、周伯華代省長做出重要指示,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搶救被困職工。副省長許云昭率湖南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湖南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謝光祥、副局長嚴寅初、省煤炭工業局副局長張八旬等同志連夜趕到現場,并自始至終堅守在第一線,指導事故搶救工作。湖南煤礦安全監察局婁底辦事處同時開展協助搶救和事故調查前期工作。
?????5月8日,湖南煤礦安全監察局依照《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的規定,經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組成了以湖南煤礦安全監察局副局長嚴寅初為組長,省監察廳、省公安廳、省總工會、省煤炭局和婁底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的聯合調查組。5月12日,事故聯合調查組聘請專家對事故原因進行技術鑒定。
事故聯合調查組,按照尊重科學、注重事實的原則,通過現場勘察、調查取證和技術鑒定,查清了事故經過和原因,認定了事故性質和責任,提出了事故防患措施,并對事故責任者提出了處理建議。
????? 一、礦井基本情況
(一)礦井由來
七一煤礦位于婁底市漣源市斗笠山鎮石壩村境內,距婁底市17公里,距漣源市29公里。七一煤礦現有石壩、工農兩個井,事故發生在石壩井。
石壩井于1984年11月建井,1987年投產,礦井設計生產能力9萬噸/年,2002年實際產煤5.373萬噸,2003年1-4月15日產煤9908噸。現有職工584人,其中正式職工313人。
(二)企業經濟性質
七一煤礦屬漣源市地方國有煤礦,全民所有制經濟性質。
(三)經營管理方式
七一煤礦對石壩井實行安全生產目標管理,生產副礦長朱永懷是石壩井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人。
(四)持證情況
采礦許可證于2002年12月20日由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核發,證號為4300000231205,有效期2年(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煤炭生產許可證于2002年12月28日由湖南省煤炭工業局核發,證號為D181003025,有效期2年(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營業執照于2001年8月18日由漣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發,證號為4313821100151(1-1),新證正在換發之中。礦長陳有余持有《礦長資格證》,2003年4月上旬,又參加了礦長資格培訓,新證待發。
(五)礦井開采自然條件
七一煤礦石壩井開采斗笠山礦區石壩井田二疊系上統龍潭組煤系,井田面積0.9569km2 。該煤系共含煤3層,其中Ⅰ、Ⅲ煤層不可采,Ⅱ煤層為主采煤層。Ⅱ煤層厚度0-7m,一般為2.2m,煤層傾角變化大,有時出現倒轉,平均傾角600。底板為長石砂巖,厚度4-8m。頂板為泥巖,厚度0.6m-8m,一般為4m。區內斷裂發育。
石壩井田礦井水文地質條件復雜。井田位于斗笠山礦區北部向斜收斂端,與恩口向斜相毗連,地勢向北漸趨低緩,全井茅口灰巖、香泉山灰巖組成向斜外圍之地表分水嶺。井田內茅口灰巖為強含水層,賦存于龍潭組之下,距主采Ⅱ煤層一般4-8m,與煤層之間無隔水層,含水層水位較高,且巖溶裂隙十分發育。井田內北東走向及西北走向斷層共7條,由于斷裂存在,使茅口灰巖水逕流條件良好。礦井最大涌水量924m3/h,正常涌水量497m3/h。
石壩井相對瓦斯涌出量28.2m3/t,屬高瓦斯礦井,煤層具有自燃發火傾向,煤塵具爆炸危險。
(六)礦井各環節狀況
1.開拓方式。七一煤礦石壩井采用斜井開拓,主、副井為一對頂板反斜井。主、副井井口標高+168.166m、傾角270、落底標高-100水平。礦井共劃分為-100、-230、-350三個水平,一水平設計有東翼12、14兩個采區,西翼11、13、15三個采區,一水平已經采完。二水平采用剃頭下山開采,開采的深部標高為-160水平,已開采了21、22兩個采區,正在生產的是23采區。
2322工作面巷道布置:2003年2月26日,23采區-160西翼一石門見煤后,沿煤作-160運輸平巷,3月20日起開始掘進沿煤上山。已掘一、二、三、四號上山。一號上山遇水停掘,二、三、四號上山遇斷層停掘。四條上山之間布置了3條聯絡平巷,第四上山布置了第4條平巷。2322工作面以局部扇風機送風,該作業區域由采煤三隊作業。
2.通風方式。采用中央邊界式通風。風井井口標高+186.4m、井底標高+60.6m。風機房安裝了兩臺4-72-16B離心式通風機,風機功率為95KW。
3.提升運輸系統。主井提升絞車型號為2JK2.5×1.2-20,電機功率180kw。副井提升絞車型號為JT1200×1030-30,配套電機功率75kw。大巷采用蓄電機車牽引礦車運輸。
4.供電系統。從斗笠山110KV變電所和君子塘110KV變電所架設35KV輸電線路到礦作雙回路供電,6KV電壓下井。
5.排水系統。礦井采用二級排水。-100m水平設有中央水泵房,水泵房安裝D600-55×6型單吸多級離心水泵7臺,排水能力4200m3/h,水倉容量3800m,水平大巷安裝了水閘門。23采區-160m水平設有兩個水泵房,新水泵裝有4臺125D25×5型單吸多級離心水泵,排水能力400m3/h,新水倉容量300m3;老水倉原有巷道22m,容量150m3。
(七)安全管理機制
七一煤礦設置了礦長、生產礦長、技術主管等管理人員,設置了生產科、安監科、機電科等管理機構。生產礦長是石壩井安全生產目標責任人,技術主管分管石壩井技術管理工作,礦設科室直接參與石壩井的安全、生產、經營活動。石壩井下設生產連隊,連隊配備隊長、班長等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八)事故前政府及部門管理情況
漣源市煤炭局是七一煤礦的主管部門。煤炭局設置了局長、安全副局長、生產副局長等崗位,設置了生產技術股、安全監察大隊等職能部門。
2003年3月27日,漣源市煤炭局向市屬三礦、各鄉鎮安監站、各保留煤礦下發了《關于認真抓好2003年煤礦防治水工作的通知》。
2003年4月7日,婁底市煤炭局副局長蘇長初帶領生產科和漣源市煤炭局副局長張順輝等人對七一煤礦石壩井進行了防治水專項檢查。檢查后下達了《煤礦重大安全隱患處理通知單》,提出了9條隱患。此通知單由技術主管譚顯輝簽收。
2003年4月16日八點班(事故前一個班),漣源市煤炭局安全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張加升、朱加生兩人到七一煤礦石壩井進行了安全檢查。檢查后對礦下達了《安全監察人員意見書》,提出了5條隱患1條建議。此意見書由技術主管譚顯輝簽收。
(九)發生事故時煤礦的狀態
1.水倉擴容工作面狀況
根據23采區涌水量增加的情況,該礦決定將老水倉擴容,擴容工程計劃掘進20m,巷道寬3.2m,高2.5m,增容150m3。從2003年2月27日八點班起,由承包隊曾林負責水倉擴容工作。
2003年4月15日早班(8時-16時)放炮掘進,未見異常。4月15日中班(16時-24時)放炮掘進作業,共打眼22個(周邊眼等14個、孔深1.1m;掏槽眼等8個、孔深1.2m),每孔裝藥5-6筒,23時30分放炮出班,爆破后進尺0.8米。4月15日晚班(4月16日零時-8時),因無人上班未作業。
4月16日早班(8時-16時),安排肖正容、劉再芬、童宏江、劉和平4人進入水倉擴容巷道作業。8時30分,帶班長肖正容等4人下井。9時,到達老水倉小絞車房。劉和平啟動潛水泵,排干老水倉積水。9時30分,肖正容等人先后進入當頭,發現當頭有一個炮眼出泥水,擠出的黃泥比較硬,約兩箢箕。劉再芬講“今天不打炮了”,大家表示同意,4人就出矸石。在出矸過程中,劉和平用一個30斤左右的石頭,想堵住突泥孔,結果被推了出來,突出黃泥增至2噸左右。10時40分,七一煤礦技術主管譚顯輝、漣源市煤炭局安全監察大隊副隊長張加升到當頭進行了檢查。11時,肖正容等人在裝第4車矸石時,聽到當頭里面發出響聲,此時突出黃泥增至5噸左右,并伴有水。4名作業人員立即收拾工具,迅速撤出。撤出人員在出班途中向機電副礦長謝秋發作了匯報。14時,升井洗完澡后肖正容向生產科科長林瓊瑤作了報告。譚顯輝出井后與生產礦長朱永懷商量,決定老水倉擴容掘進工作面中班停止作業,生產科長林瓊瑤將水倉擴容工作面停止作業的決定通知了曾林。因此,-160水平老水倉擴容掘進工作面中班停止了生產。
2.2322工作面情況。2322工作面正常組織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