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天池煤礦2004.12.12特別重大透水事故
事故經過:貴州天池煤礦分老井和新井兩個生產系統,此次事故發生在新井。根據設計,擬定在新井和老井貫通后,將老井改作風井,新井作為主井。2004年11月新井與老井貫通,發生事故時正在進行擴巷工作。2004年12月12日8時,天池煤礦當班共有81人下井,分別在2個下山、5個上山采掘點和回風巷等9個點作業。其中發生事故的一號上山采掘工作面有6名工人作業,該工作面采用手鎬落煤,準備與上部四平巷貫通。10時30分,部分井下作業人員聽到從一號上山采掘工作面傳來很大的轟鳴聲,感覺有很強的氣流襲來,并看見有水流來,于是迅速撤離險區(共有45人脫險,其中7人從與該井相通的伍銀煤礦跑出)。短時間內大量水流從一號上山涌出,迅速淹沒井底大巷(一平巷)和二平巷等井巷。有36名礦工來不及撤離,其中有21人被困在二平巷以上的獨頭巷道內,15人被淹沒在下山或平巷內。隨后,與其相通的伍銀煤礦的部分巷道也被淹。至此本次事故共計36人死亡。
??????? 根據實地勘查并結合水質化驗和沖積物分析結果認定,透水水源來源于局部的、以靜儲量為主、具有承壓性質的地下隱伏巖溶溶洞水。該礦區煤層頂底板灰巖含水層巖溶發育具極不均一性。透水處巖溶溶洞切穿了煤層,將頂板吳家坪組灰巖和底板茅口組灰巖隱伏溶洞連接在一起,這種地質異常體在該礦區從未發現過,具有極強的隱蔽性。透水發生前一號上山掘進時煤層未見異常,也未發現透水預兆。導致透水的溶洞位于一號上山掘進工作面前方12米左右,該溶洞貫穿了煤層頂底板,標高低于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137米,具有承壓性質。
??????? 事故原因:導致此次透水的直接原因是一號上山在掘進過程中,沒有采取探放水措施,接近了與煤層立體斜交的陷伏的巖溶溶洞,發生透水事故。
??????? 間接原因:
??????? 1、天池煤礦在水文地質情況不明、沒有設計方案、沒有專用探放水設備、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情況下,在井下多處布置作業點,長期采用只有一個安全出口的巷道采煤方式生產;
??????? 2、水文地質資料不全,沒有符合煤礦安全生產要求的礦山設計,沒有與開辦該礦相適應的設備和技術人員;
??????? 3、未按規定查明礦區水文地質條件,沒有編制中長期防治水計劃,也沒有編制有針對性的探放水措施;
??????? 4、沒有按照規定做好采區、工作面水文地質探查工作,沒有配置專門的探放水設備。
??????? 5、未對新工人進行崗前培訓。
??????????? 三、綜合防護措施
??????? 根據以上案例的事故教訓,對于此類頂板透水事故應采取以下綜合防護措施:
??????? 1、嚴格執行“物探先行、化探跟進、鉆探驗證”的綜合超前探測“十二字方針”。對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不明的區域,應采取多種手段進行綜合探測。
??????? 2、對于各種資料顯示并無異常情況的區域要嚴格進行常規超前探作業,確保安全。
??????? 3、加強超前探、探放水的現場管理工作,保證探水施工嚴格按照規程、設計進行。
??????? 4、應根據本礦“上三帶”情況和物探成果,嚴格論證,合理安排對上部富水區積水的探放。
??????? 5、加強防治水知識培訓,落實“人人都是防水員”活動,使所有井下作業人員都能掌握透水征兆,任何人員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向調度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