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沙車輛段4號道岔擠岔、脫軌事故
一、事故經過:
2003年8月31日6:30分,工程車司機林君毅、車長鄺國桓駕駛工程車(機車G201+平板平N80、N85、N86)配合維修工程部工建二分部進行裝載石渣作業。
8:00分,工程車在15B上把石渣卸完后,工程車司機鄺國桓使用對講機通知信號值班員作業完畢。信號值班員林子亮復誦工程車作業完畢后,詢問工程車司機要到哪一股道去,工程車司機說要去L29道,林子亮就獨自立即將原來封鎖的進路解鎖(15B至牽26),接著排列牽26道至走行線2道,走行線2道至轉換軌2道的進路。8:11分,信號值班員林子亮將上述進路排列好后,就回答司機說“牽26道到走行線2道的進路信號好了”,而司機鄺國桓回答說:“L15道到牽26道的進路好了”,動車從L15道開往牽26道。8:15分,工程車以15公里/小時的速度運行,由于了望不及時,至W4號道岔前時,才發現前方道岔不正確,調車員手打顯示緊急停車信號;司機發現運行前方第一位平板車有跳動現象,未能及時采取緊急停車措施,致使制動距離延長,當工程車停車后,機車前方三輛平板車已越過了W4號道岔,造成4號道岔擠岔,車前第1、2節平板車脫軌。其中機車前第一節第一轉向架1軸,第二轉向架1軸,車前第二節第一轉向架1、2軸輪對脫軌;同時,信號樓微機聯鎖隨即響起了擠岔報警聲。信號值班員林子亮聽到擠岔報警聲,立即與現場司機聯系,經與司機確認后,由信號值班員黃建偉報告車廠調度員。同時,司機也向車廠調度作了報告。8:20分,車廠調度員將擠岔情況通知派班員,并要求派班員通知乘務二分部副主任及部安監,隨即與檢修調度、輪值技術人員趕往現場察看。
8:50分車廠調度向赤沙檢修調度匯報事故概況;8:51分車廠調度向行調匯報事故概況;相關部門接到事故通報后立即組織開展搶險工作。8:52維修工程部搶修人員向維調報告現場的受損情況,并準備搶險工器具及材料。10:15車輛部搶險人員及起復救援設備由西朗車輛段運抵事故現場,并著手起復準備工作;11:25分完成第一轉向架第一軸起復;12:00分完成第二轉向架第一軸起復;12:45分完成第二轉向架第二軸起復;16:07分完成信號、道岔、線路的修復工作,至此事故處理完畢,線路交付車廠使用。
二、直接經濟損失
(一)、信號專業:ZD-6電動轉轍機一臺,價值10000元;50軌絕緣管10個,價值10元;軌道電路跳線5根(1.6M)打鋼軌眼6個,價值50元;13.5mm、9.8mm鉆頭各損壞1支,價值100元。
(二)、線路專業:尖軌1根,價值5000元;岔芯一副,價值8000元;短軌一根,價值4000元;岔枕,價值3500元;零扣件,價值2000元。
(三)、車輛專業:385平板車轉向架一個,價值48000元(不包括運輸費用)
總計費用為:80660元
三、事故原因
(一).信號操作值班員,在作業過程中,嚴重違反《赤沙車廠運作手冊》有關車廠值班員應根據調車作業計劃單和現場作業情況、機車車輛停放股道,正確、及時地排列調車進路、開放調車信號,做到隨時監控機車車輛運行的規定,沒有根據調車作業計劃和現場作業情況,正確地排列進路,在不清楚工程車具體所在位置的情況下,就盲目將封鎖進路解鎖并排列另一進路;信號監控值班員,在調車作業仍未結束的情況下,提前填寫交班事宜,準備交班的工作,嚴重違反了勞動作業紀律;沒有隨時監控機車車輛的運行,未發揮作業過程中的互控作用,未執行信號操作一人操作,一人監控的規定,也是造成本次擠岔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工程車調車員,在封鎖進路上發現D15信號機顯示紅燈時,沒有及時與信號樓聯系,盲目越過該信號機;同時在工程車運行過程中,沒有時刻注意確認信號、不間斷地進行了望;沒有與司機認真履行呼喚應答制度,對運行前方的道岔沒有逐個確認并呼喚;工程車司機在調車作業過程中,沒有與車長認真履行呼喚應答制度,并密切注意機車車輛的運行狀態,發生異常情況時沒有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嚴重違反《赤沙車廠運作手冊》和《工程車司機手冊》相關規定,是造成本次擠岔事故的直接原因。
四、定性定責
根據《行車事故管理規則》Q/GDY422-19997.1.4條規定,本次擠岔事故定性為行車一般事故。
事件定責
車務部對此次事件負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