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洪排砂洞坍塌傷亡事故
[事故經過]
2005年2月11日,××單位承建的××電站排砂洞工程,在進行結合段改造施工搶工過程中,在對樁號O+247.5-0+246段打完錨桿、支好鋼支撐進行二次噴護和O+246掌子面鉆爆打孔作業時,已噴護封閉的樁號O+246掌子面突然發生巖石坍塌,一塊約3.5m×1.8m×0.35m不規則的片石墜落將施工現場搭設的鋼管腳手架施工作業平臺(平臺上當時有20余人作業)砸垮,造成1人(通過作業平臺下抬送氧氣瓶者)當場死亡,2人(通過作業平臺下抬送氧氣瓶者1名,正在平臺上作業人員1名)在送往醫院搶救過程中死亡。另有2人重傷,8人輕傷。
[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施工地段圍巖由含煤中厚層砂巖夾薄層泥質粉砂巖組成,巖層面及垂直于層面裂隙發育,相互切割巖體呈次塊狀或碎裂狀,洞身圍巖穩定性較差,屬III、IV類圍巖。由于該項工程所處位置地質條件較為復雜,該起事故在某種程度上具有難以預見的性質,事故發生前沒有垮塌跡象,也未發現松動巖塊,開挖掌子面受垂直于巖層層面的裂隙切割,形成松動巖塊,在卸荷松馳及施工爆破等擾動的影響下失去穩定,擴挖后的掌子面應力釋放推動巖石突然剝落坍塌砸垮作業平臺,形成局部垮塌,砸垮作業平臺,這是造成突發垮塌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間接原因
1、施工單位對洞挖改造施工過程掌子面巖層卸荷危險性預見不足,從而未落實好相應的防范措施。
2、施工地段圍巖由含煤中厚層砂巖夾薄層泥質粉砂巖組成,穩定性較差,屬III、IV類圍巖。在進行作業前采取了加強支護的工程措施,事故發生前沒有任何垮塌跡象,現場施工人員和安全人員經排險處理、盯在現場觀察監視均未發現松動巖塊,破碎巖層卸荷松馳及擾動等情況確難預見。
3、因相關單位在試驗、設計等過程的推遲,該洞是庫區唯一泄洪出口,工期滯后四個多月,且工程量增加許多。為保下游千百萬人民的安危而必須搶工期、搶進度。
4、該改造工程量大,時間緊、工序多、場地狹窄,洞身改造體型復雜,高標號抗沖耐磨砼質量要求高,交叉作業各工序之間相互干擾大,洞內交通管制又難以實施。
[防范措施]
1、進一步加強施工地質工作,搞好地質預報,完善施工安全預案。
2、周密制定危石排險方案,嚴格組織驗收,在確信安全可靠后方可進行作業。
3、切實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落實監管責任制,凡是危險作業必須合理制定安全技術措施,嚴格審批制度,實施現場監管,落實專人負責。
4、要加強對勞務隊伍資質管理和審查工作,認真落實對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和安全技術交底,嚴禁以包代管和包而不管。
5、對交叉施工地段應明確施工程序。搞好現場的安全監護,嚴格實施作業面的定時交通管理,并加強施工通道的安全防護。
6、工程監理單位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標準,嚴格實施現場監理,認真履行監理職責。
7、建設單位要依照《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要求,為施工單位提供良好的建設工程安全生產作業環境,正確處理施工進度和安全生產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