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縣大安鎮石灰總廠坍塌事故
2004年11月15日11時20分,通化縣大安鎮石灰總廠4號石灰窯在維修過程中發生窯深部坍塌事故,埋入7名工人。事故發生后,通化市政府、通化縣政府、大安鎮政府和大安鎮石灰總廠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由于組織得力、措施得當,救援和善后處理工作順利完成,成功救活1人。從事故發生、事故搶險到善后處理,僅用了一天半時間,保持了社會穩定。充分體現了通化縣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能力和執政水平。
一、通化縣“11.15”事故成功開展應急救援的主要原因
一是,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應急救援工作,不斷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通化縣政府十分重視應急救援工作,不斷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縣、鎮兩級政府、生產經營單位和有關部門都制定了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對于重大危險源企業應急預案,縣政府主管領導和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親自審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在制定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基礎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有效整合應急救援資源,形成了以通化縣化工公司、七道溝礦業公司、四方礦業公司、二密銅鎳礦和赤板松銅鎳礦為骨干的、輻射全縣的危險化學品和礦山應急救援體系,為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領導親臨一線,指揮決策及時。
大安鎮石灰總廠廠長崔兆友在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趕赴現場,在第一時間內組織救援。大安鎮鎮長在接到報告后也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救援,大安鎮黨委書閆曉春同志因腳部手術縫合14針正在醫院住院,在得知情況后,由工作人員背到事故現場。代縣長龐慶波、副縣長付邦成接到報告后,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現場,指揮救援。通化市陳寶華、趙貴霖副市長和有關部門領導也都趕到現場,指揮應急救援工作。省局許赫副局長帶領有關人員僅用三個小時從長春趕到事故現場。通化縣委書記王振才同志做出指示:“盡全力做好搶險救援工作,不再出現新的人員傷亡,妥善安置人員及家屬,及時處理好善后工作,保持社會穩定。”通化市委書記高廣濱、市長張勇也做出指示:“必須做好搶險救援、善處處理、事故調查及穩定工作。”由于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決策科學,為事故的搶險救援提供了組織保證。
三是,啟動應急預案,實現快速反應。
事故發生后,大安鎮石灰總廠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組織自救。大安鎮政府啟動了鎮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緊急調動四方鐵礦、三聯灰石總廠、天力水泥公司救援隊伍增援,搶險隊員十分鐘輪換一批,保證了救援的有生力量,加快了救援速度。縣安全局啟動了通化縣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全面開展了應急救援工作。由于各級政府和企業都制定了科學有效的應急預案,使救援工作組織嚴密、秩序井然。同時,各級政府都能在接到報告后第一時間迅速做出反應,為事故的應急救援贏得了時間。
四是,分工協作,密切配合。
事故發生后,根據應急預案要求立即成立了以由縣政府代縣長龐慶波任總指揮的指揮部,下設搶險救援組、善后處理組、新聞宣傳組、治安保衛組和事故調查配合工作組。這些組的組長都由分管的縣級領導擔任。各部門職責明確,分工負責,互相配合。搶險救援組組織力量實施救援,僅用了四個小時就完成了搶險任務。醫療部門保證救護車輛和醫護人員,及時將遇難者送到醫院進行救護。公安部門調集警力,設置警戒線,保證救援現場秩序、交通秩序和當事人的安全,同時對當事人進行監控。宣傳部門加強輿論導向,實事求是通報事故情況。鎮政府抽調一批有素質的機關干部,兩人負責一個遇難者親屬,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穩定了遇難者親屬的情緒。
五是,善后處理及時得當。
通化“11.15”事故的善后處理由于工作深入細致,嚴格執行標準,資金籌籌措及時到位,遇難者家屬滿意,社會穩定。